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拥有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和肿瘤精准诊疗临床研究中心两大平台,是下列科研机构的依托单位:
序号 |
平台级别 |
批准部门 |
成立时间 |
机构名称 |
英文译名 |
1 |
国家级 |
科技部 |
2005年 |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ncology in South China |
2 |
国家级 |
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2001年 |
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
National Clinical Study Center for Anticancer Drugs |
3 |
国家级 |
教育部 |
2018年 |
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ancer Medicine |
4 |
省部级 |
教育部 |
2003年 |
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MOE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related Genes and Anticancer drug |
5 |
省部级 |
广东省科技厅 |
1999年 |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重点实验室 |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Diagnosis and Therapy |
6 |
省部级 |
广东省科技厅 |
2009年 |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Guangdo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ase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
7 |
省部级 |
广东省科技厅 |
2015年 |
华南肿瘤学国际合作基地 |
South China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ase of Oncology |
8 |
省部级 |
广东省科技厅 |
2015年 |
广东省肿瘤精准治疗分子靶点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Guangdong Engineering Center for 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Target Testing |
9 |
省部级 |
广东省科技厅 |
2016年 |
广东省肿瘤精准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Guangdong Engineering Center for 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 |
10 |
省部级 |
广东省科技厅 |
2018年 |
广东省肿瘤免疫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Guangdong Engineering Center for Cancer Immunity and Vaccinations |
11 |
地市级 |
广州市科技局 |
2012年 |
广州市鼻咽癌多学科临床诊治重点实验室 |
Guangzhou Key Laborator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ultidisciplinar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 |
12 |
校级 |
中山大学 |
2009年 |
中山大学肝癌研究所 |
Liver Cancer Institut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
13 |
校级 |
中山大学 |
2003年 |
中山大学肺癌研究中心 |
Lung Cancer Research Center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
中心对外开放的科研技术服务平台:
一、高通量测序与基因分型平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高通量测序与基因分型平台(高通量组学平台),由精准医学领域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团队,利用前沿技术方案,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可靠、临床级、个性化的高通量测序及基因分型、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服务。
硬件设施 --万级标准洁净度PCR室,拥有高通量测序系统(HiSeq)、单细胞测序系统(10X Genomics、Split-Seq),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统(iScan)及千核PB级计算机集群(IBM),并不断更新。
软件设施 – 由多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精准医学专家团队领衔,技术团队包括完成超过3万例基因组数据分析骨干,相关论文在NEJM、Nat Genet、Lancet Oncol等高水平杂志多次发表。为项目设计和实施提供个体化咨询、建议等服务。
本平台能够处理包括外周血、组织、蜡块、痰液等生物样本来源核酸;能够完成包括全基因组、外显子组、转录组(RNA)、单细胞转录组或基因组及ATAC(表观遗传)测序等不同类型的测序服务和基因分型服务,并可针对不同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和针对性的建议和服务(目标区域捕获、TMB、甲基化、基因组结构等);可应用于包括恶性肿瘤等复杂疾病的遗传学、突变、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组学研究,筛选疾病精准分型、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或者靶点。
可提供样本提取处理、文库构建、高通量测序以及数据分析等服务。用户可依据需求选择部分或全套项目。并可针对不同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和针对性的建议和服务。
平台联系人:流程问题请咨询魏老师,电话15622103069,邮箱weipp@sysucc.org.cn;
技术问题请咨询刘老师,电话13510731282,邮箱liuyux1@sysucc.org.cn;
项目设计请咨询贝教授,电话020-87343189,邮箱beijx@sysucc.org.cn。
二、动物核素影像实验室平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动物核素影像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7月,目前拥有一台Albira PET/CT及配套的气体麻醉装置、小鼠IVC笼架、洁净工作台、分装热室、活度计等。平台依托我中心核医学科,能为广大用户提供常用正电子显像药物及小动物活体PET/CT多模态分子显像。
小动物活体PET/CT多模态分子显像可同时实现解剖形态学显像和功能学显像,以探索肿瘤等重大疾病机理研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探索分子成像技术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可行性,促进分子影像转化医学的研究和应用。
Albira PET/CT能同时对4只小鼠进行CT、PET/CT动静态显像,用户可依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正电子显像药物或自行合成药物对小鼠注射显像,设备自带PMOD数据后处理软件,包括PBAS、PKIN、PFUS、P3D四个模块,能满足图像融合、数据分析、图像3D显示等需求。
平台咨询时间:星期一至五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
平台办公电话:020-87342382
平台咨询联系人:张老师,联系电话:020-87342199。
三、生物信息学平台
为我院科研和临床提供医学信息及生物信息数据分析服务。目前可提供的服务包括基因芯片数据处理、质谱数据分析、二代测序数据处理以及相关医学统计建模等服务。
平台提供各类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服务,分析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分析物种为小鼠、大鼠、疾病相关微生物/病毒、人类):蛋白质谱数据分析、蛋白修饰组学数据分析、蛋白芯片数据分析、高通量蛋白筛选结果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二代测序数据分析、高通量测序数据相关医学统计建模、个性化图形绘制等。
平台联系人:刘老师,电话8734252,邮箱:liuzx@sysucc.org.cn
四、生物医学统计分析平台
随着科研人员对临床研究课题的设计及统计分析相关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大,中心生物医学统计分析平台为临床医生提供多项统计学服务:1. 统计咨询:对各类统计设计及分析问题进行咨询,不涉及统计分析及其他内容;2. 课题合作:双方签订统计合作协议,协助国家、省部级、校级及院级等各类课题申报,参与课题方案设计、样本量计算、随机化及盲法、研究方案及统计调整、统计分析、结果解释,提供统计方面的技术支持。
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相关的咨询服务内容包括:
1)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相关的咨询,包括观察性研究、干预性研究、诊断性试验等。
2)样本量估算相关的咨询,主要是临床试验研究的样本量计算。
3)数据库设计相关的咨询。
4)随机化分组,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化分组方案的制定及随机数字表的生成等。
5)统计分析方案相关的咨询,包括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其结果解释等。
6)论文发表过程中的统计问题咨询。
统计平台咨询时间:星期一、三、四下午2:30-5:30。
统计平台咨询电话:李老师,电话:020-87343553;郭老师,电话:87343050。
统计咨询地点:1号楼8楼842,项目合作方式由双方具体商定。
五、医学大数据平台
医学大数据平台主要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做好大数据与医学研究的桥梁,利用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为医学研究提供数据认知、数据检索、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二、做好信息技术与医学研究的桥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为医学研究提供信息化支撑设计服务。
平台提供多项服务:1.数据检索服务:根据需求提供检索建议,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提供数据检索、去隐私化、数据导出等服务;2.数据处理服务:根据需求提供多源数据关联、数据结构化、数据格式重整等数据处理服务;3.数据分析服务:提供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常见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支持;提供数据的可视化探索支持;提供R语言等软件包的编程指导和应用环境设置指导;4.科研信息化咨询服务:提供健康人群筛查、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单病种数据库建设、实验室管理、标本库管理、随访管理等医学研究支撑信息系统的设计咨询服务;提供医院临床大数据在科研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咨询服务。
平台联系人:李老师,电话:87343588-609,邮箱:lichf@sysucc.org.cn